俗话说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办学经费的多少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办学实力。近日,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23年度预算情况,各学校间经费的多少也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。
诚然,与部属高校相比,省属地方高校的财政
本期推送,小何想为大家介绍的便是被外界调侃为“中国最‘穷’211”的西北大学。
图源:西北大学
西北大学有多穷?从公布的数据来看,该校本年度的经费预算仅有13.65亿元。对比往年虽有小幅上涨,但仍旧徘徊在15亿元以下。
与同为省属211的东部某综合类高校晒出的近40亿经费相比,这样的数字实在有些拿不出手;而即便放在整个西部地区的双一流高校中,这样的办学经费也略显寒酸。
西大的经费为什么这么少呢?除了西部地区经济水平限制外,其实也与历史因素有关。
曾经的西大,祖上是阔过的。作为西北地区的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,它有着无比辉煌的过往。从清朝光绪皇帝御笔朱批的陕西大学堂,到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西北联合大学,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育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,一路走来西大可谓是高起点、高水平,被认为是教育界的一面旗帜。就连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钱俊瑞也曾发出号召,其他学校要“向西北大学看齐”。
图源:西北大学
然而好景不长,1952年,国家提出“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”的方针,全国高教界兴起了一场院系调整的大革命。为响应国家号召,西北大学挺身而出,将多个院系进行拆分。要知道,彼时的西大风头正盛,但为了整个西北高教事业的发展,它义无反顾。
如今雄踞西北的兰州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、西北政法大学、西北民族大学、西安外国语大学、西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血脉里,都流淌着西大的基因。凭一己之力支撑如此多学校发展,足可见西大底蕴之深厚。
“西北高教之母”的头衔,西大实至名归。
1958年,中央提出下放高校,明知隶属于教育部对学校发展更为有利,但西北大学却并未以多年功勋自居,甘愿脱下部委直属的“光环”,转身成为了陕西省属高校的急先锋。
前因院系拆分导致元气大伤,后又失去了部委直属的加持,西大的待遇大不如前,2019年以前的办学经费还不足10亿元。
或许是明白陕西省已经尽力支持、或许早已习惯“打碎牙往肚子里咽”,对于外界的唱衰之声,西北大学充耳不闻,只是一味精打细算,努力用有限的经费为国家与地区发展创造无限的价值。
2018年,西北大学签订两个亿的科技成果转化意向协议
2010年以来,西大以第一单位身份获国家三大奖3项,在一众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;2014年,西大获得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量高居全国高校第18位;2018年与企业签订两个亿的科技成果转化意向协议;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,是陕西省获批唯一省属高校;2021-2022年,西大主持或参与的13个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......
除了这些沉甸甸的科研果实,西大还培养出29位两院院士、4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、7位国际科研机构院士,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、经济学家、历史学家、作家、全国重大先进典型、全国道德模范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、感动中国人物等杰出人才,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“活水”。
谁能想到,这些闪闪发光的硬核数字,都是西北大学用每年不到15亿的办学经费一点点“创”出来的。该校“投入产出比”之高,实乃令人赞叹。
图源:光明日报
治国经邦,人才为急,高校办学亦是如此。即使经费有限,西大始终愿意把钱花在学校的师资建设上,尽力给予各类人才在生活和教学科研上的最大支持。如今,“坐镇”西大的不仅有4位全职院士,还有5位双聘院士 、1位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、1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......如此高配置的“院士天团”就连某些同省份的部属双一流都望尘莫及。
诺贝尔奖获得者Michael Levitt受聘西北大学 图源:西北大学
值得关注的是,飞来西大的这些“金凤凰”里,有许多都是西大培养的校友。例如著名历史学家周伟洲、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闫章更、著名作家曹谷溪、原新华社编委万武义等,就连目前西大已有的4位全职院士里,就有3位都曾经在西大学习。可见西大不仅能育才,在引才、留才方面也独树一帜。
除人才外,学科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龙头,历来也是西北大学重点建设的内容。
作为传说中的“古墓派”选手,西大的考古学在业内享有盛誉,不仅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拿下全国第一,而且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名单。从西大走出的文物保护专家、考古队队长占据了所在行业的“半壁江山”。就连气势恢宏的西北大学博物馆,也摆满了西大人自己“挖”出来的文物,可称得上是将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的理念贯彻到了极致。
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物修复实验室 图源:文物陕西
同样,地质学科是西大的另一张王牌,曾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,毕业生中涌现出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,西大也因此被誉为“中华石油英才之母”。凭借两次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的强大实力,该学科80多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00余项,仅是以第一单位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就有7项,学科实力可见一斑。
多年沉淀厚积薄发,西大的学科建设在2022年迎来了一波“大爆发”:地质学再次入选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名单,考古学成为陕西省属高校唯一新增建设学科;地质学、考古学、理论经济学、化学4个学科进入陕西省新一轮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名单;全球前1%学科数增至10个,为陕西省非985院校之最;第五轮学科评估也实现了预期目标.....各学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。
图源:西北大学
如果说,在有限的经费下,西大能将师资、学科等各项“硬指标”装备得如此完备已属实难得。那么,该校在对学生的关怀上可谓是穷尽了办法,各种“软实力”的提升让人动容。
2017年起,西大为各个校区的宿舍、教室、图书馆陆续装上了空调;
2020年,西大建成国内高校第一座“万人体育馆”;
每年贴几千万为学生发放奖助学金,各项资助政策一应俱全;
连续8年毕业季为学生定制蓝田玉印章;
每到校庆日送校友饭卡,食堂免费吃;
......
桩桩件件、点点滴滴都在传递着西大对学子的“大方”,别的学校有的,西大一样也没落。难怪经常有西大学子会说:纵使学校捉襟见肘,却从未苛待过我们半分。
西北大学毕业礼 图源:西北大学
“西北大学给一碗水就能丰长,给一个支点就敢攀登。”正如西大校长所说。经费的贫乏已然成为既定事实,与其怨天尤人、囿于财政,不如顽强生长。曾经的西北大学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点亮西北高教之光,如今仍能从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花来。
本文部分素材